美國衛生局局長維維克·穆爾蒂(Vivek Murthy)於美國當地時間1月3日表示,由於多數美國消費者並未意識到飲酒可能增加罹患乳癌、結腸癌、直腸癌、食道癌、肝癌、口腔癌、咽喉癌和喉癌等惡性腫瘤風險,同時美國飲食指南目前建議,男性每天喝兩杯酒或更少,女性每天喝一杯酒或更少的飲用量,也有重新評估的必要,因此認為酒精飲料應在標籤上註明更明顯的癌症風險警告。
穆爾蒂在報告隨附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在美國,飲酒是繼菸草與肥胖後,第三位可預防的癌症原因,而且喝什麼酒並不重要。這也意謂,只要飲酒,就有致癌的可能。據國外新聞報導,報告內容指稱美國每年有 10 萬例癌症病例、與 2 萬例癌症死亡,是由酒精所造成的,與酒精相關的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也超過 13,500 例。
此報告一出,包括帝亞吉歐、保樂力加、百威及海尼根等酒類相關業者的股價立刻受到影響下挫。
負責任的飲酒來自個人,還是警語?
代表頂級烈酒製造商的美國蒸餾酒委員會 (Distilled Spirits Council of the United States;DISCUS)表示,先前由私人非營利機構: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經美國國會要求,重新所做的研究報告已經指出,目前政府的飲酒建議量已足以讓消費者了解飲酒的潛在風險,任何人都不應該、也不會為了健康而飲酒,而是了解適量飲酒與大量飲酒的差別。
重點在於在這份報告中也指出,在比較適度飲酒者與終生不飲酒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時,無法得出結論,也無法得出適度飲酒與口腔癌、咽癌、食道癌或喉癌之間的關聯。以更直白的話來說就是,適量飲酒仍無法證明會讓致癌風險提高,唯有喝酒過量才會讓一切變得更糟。
其實目前在美國的酒精飲料包裝上,已經有貼上相關警告,包括"懷孕期間飲酒可能導致出生缺陷"、"損害操作機器時的判斷力"等等,這些資訊以小字體警示在包裝背面。這個警語規定自1988年推出以來一直沒有改變。而現任衛生局局長則認為有增加警語內容的必要,倒是沒有在報告或新聞中看到,要連帶像香菸警語一樣加大或變得更醒目。
只是根據過往經驗,就算香菸警告標籤現在做的又大又嚇人,事實上對遏止吸菸作用甚微,因為根深蒂固的習慣很難因警語改變,真正要控制吸煙的量甚至戒煙、戒酒,就像減肥一樣,仍然來自於個人意識。
不過,在新任美國總統川普,於1月20日正式走馬上任後,美國衛生局局長也將換人,繼任局長是否也會認同與推行相關政策?目前尚不得而知,只是真正更大的變數,來自新任總統川普。
川普總統滴酒不沾!同時可能上任就發布的相關行政命令
眾所皆知,因為大自己八歲的哥哥佛瑞德川普當年便是因為酗酒,43歳便英年早逝,川普在接受訪問時便多次表示,他自己滴酒不沾,同時也禁止兒女喝酒,對於煙、酒有著直接的反感,而這會不會讓此政策順利的推行,讓酒類變成與香菸一樣、在美國必須貼上醒目致癌警語?
更何況,在擔心警語政策之前,酒類相關業者還有許多要面對的挑戰,包括有:
1.加徵進口關稅(至少10%)
2.針對墨西哥與加拿大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約25%)
3.針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約60%)
光是上述三項關稅政策,相信比起警語更讓酒類業者跳腳;雖然川普向來與企業界保持良好的關係,對於經濟政策也頗有自己的一套見解,但是他對於酒類的反感,以及期望在2025年上任後以促進美國製造業,縮減貿易赤字為主要目標下,未來美國市場究竟會呈現什麼走向?充滿著極大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