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自動駕駛成了地球暖化元兇 就連電動車也無法搶救

自動駕駛科技要使用大量的電腦運算技術,這讓碳排可能會增加。(圖片來源:GM)

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成為了大家購車時的選擇要件,而大家也都在期待著全自動駕駛系統的到來,也因為車輛全面電動化,眾多科技在電動車上得到了更好的發揮,大家也都認為在大量使用電動車之後,地球暖化的現象將會緩解,不過這一切可能都因為自動駕駛系統反而加劇暖化結果,之所有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自動駕駛系統需要耗費大量的電腦計算資源,這將會加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增加。

雖然大家都期待自動駕駛的到來,不過因為大量的電腦計算將會排放出額外的溫室氣體。(圖片來源:Baidu)

雖然自動駕駛系統已經被許多人吹捧汽車世界的未來,不過MIT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卻不這樣認為,他們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這將會是全球碳排放增加的來源之一,因為自動駕駛系統需要龐大的電腦運算能力,如果全球的汽車都採用了自動駕駛科技,那麼這些電腦耗費的能源將會與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數據計算中心相同,代表著碳排放量將會增加。

自動駕駛車輛上面會搭載許多傳感器,這些都需要電腦去解讀資訊,會耗費大量電力。(圖片來源:Cruise)

而且這些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與電動汽車的興起是同時發生的,我們設計電動汽車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想要讓環境更好,而現在自動駕駛的興起卻反而會成為環境的殺手,這就好像我們已經邁進的一大步,但又退後了兩步一樣令人難以接受,但這其實並不是沒有解決方案,只要每輛車都用上的運算速度更快的電腦,那麼就可以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

車輛電腦更新的速度相當快,若是硬體條件提升,將會讓耗電程度降低。(圖片來源:Cruise)

當然這一切的計算基礎每年都會有所變化,因為電腦的運算效率無時不刻都在進步,因此或許明年來看這樣的計算結果又會有所不同,而這一點其實也是自動駕駛車輛所需擔憂之處,因為車輛的使用年限通常會到10年以上,因此這些自動駕駛科技能否持續這麼長的一段時間依舊保持最先進的科技是個問題,而目前自動駕駛科技尚未普及,或許等到普及那天我們的電腦已經可以輕鬆面對自動駕駛,如此一來大家也就不用煩惱自動駕駛所帶來的碳排放問題了。

相關文章: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Post

台灣小農有福氣 尬聊農業的初級加工和深度加工 也科普一下米糠油是蝦米?(下)

Next Post

福特Kuga 250 ST-Line X車型試駕 對上Vignale頂級車型該買哪一款?

Related Posts

Opel Mokka中期改款科技進化 實體按鍵終於被螢幕取代

Opel在Mokka推出四年後,為其帶來中期改款,提升了這輛小型SUV的吸引力,畢竟在這個市場級距當中競爭激烈,而作為Opel家族中的最小的休旅車,新款Mokka的外觀變化相對輕微,更多的進化集中在內裝和科技配備上,包括全新的車載娛樂系統和更簡單的控制界面,該車型依舊提供汽油、輕油電動力和純電動版本。 從外觀上來看,Mokka小改款維持了原有的設計語彙,雖然整體變化不大,但新款Mokka重新設計了前保桿,以改善空氣力學效能,並取消了下方進氣口的霧燈設計。此外,車頭與車尾的LED燈組也進行了微調,採用與新款Frontera和Grandland類似的三段垂直排列LED設計,讓車輛在夜間具有更具辨識…
看更多

降低速限真的比較好?西雅圖用數據證實降速更安全

全球各地針對街道的行車速度都有其限制,不論是高速公路或是城鎮道路,僅有少部分地區的高速公路會採用無限速的方式,而一直以來許多人都認為限速並不是唯一可以解決交通事故的方式,但你也必須要承認較低的限速將可以讓許多傷害降低,而且可以讓駕駛人有更多的反應時間來處理緊急事件,現在西雅圖政府就用數據證實降低限速確實有用,這讓傷害事故減少了20%之多。 西雅圖地區在2016降低了其城市內的速限,在主幹道的部分從限速30英里(時速每小時48公里)降低到限速25英里(時速每小時40公里),而在較小的道路上從限速25英里(時速每小時40公里)降低到時速20英里(時速每小時32公里),而這樣的做法讓駕駛對於意外的反…
看更多

賓士將學習BMW的做法 未來電動車與燃油車款長相會更相似

隨著車輛進入電動化時代,傳統的汽車品牌面臨到車輛動力的轉變,而從燃油變成純電的過程當中,肯定會有兩種動力重疊的時候,現在就是那個尷尬的時期,而在車輛的外觀特色也因為品牌不同而有不一樣的策略,像是德國的兩大豪華品牌BMW以及Mercedes-Benz賓士就有不一樣的做法,現在賓士承認了自己的做法並不是最好的,並且要向BMW學習,也就是讓燃油車款與電動車長得更加類似。 雙B在轉換成電動車的過程當中,其品牌針對車輛的不同操作總是受到討論,現在市場給出了最好的答案,大家都認為BMW的作法更好,從這一世代的BMW車輛可以發現,他們將電動車款與燃油車款做的一模一樣,像是i7與7系列,基本上你很難從遠方察覺…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