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Volvo C40 Recharge試駕 市場唯一純電跑旅性能超瘋狂!

Volvo C40 Recharge乃市場唯一純電跑旅,配備前後雙馬達動力,綜效馬力高達408匹!
Volvo C40 Recharge乃市場唯一純電跑旅,配備前後雙馬達動力,綜效馬力高達408匹!((攝影:汪廷諤)

北歐國家有著強烈的環保意識,其中出自瑞典的Volvo汽車就宣告要在2030年停售純燃油車款,雖說之前喊停的時間點更早,但終究朝著這目標努力邁進。這些年,Volvo積極開發包含PHEV插電式油電與MHEV輕油電等對環境更友善的車款,更於2020年推出了旗下第一款純電動車―XC40 Recharge;而本次試駕的主角,則是在2022年問世的第二款純電車型―C40 Recharge。

C40 Recharge結合SUV與跑車線條,造型更時尚動感。(攝影:汪廷諤)
C40 Recharge不僅車尾線條斜如跑車,還增加固定式小尾翼。(攝影:汪廷諤)

會扯到XC40 Recharge,是因C40 Recharge乃XC40 Recharge所衍生出的「跑車化」車型,這關係就如同賓士的GLC與GLC Coupe。C40 Recharg的造型在A柱之前都和XC40 Recharge如出一轍,但車頂線條同樣在B柱之後開始往下順流至車尾,且為獲得更流暢的車體線條,一併取消了車頂架設計,以形成更像跑車的造型;也因此,這類車型被市場稱為「跑旅」(跑車化休旅)。

C40 Recharge配置電動車型專屬無柵式水箱護罩。(攝影:汪廷諤)
C40 Recharge的尾燈為全LED燈組,方向燈則具備序列式發光設計。(攝影:汪廷諤)

尺寸空間適中 迎合小家庭需求

C40 Recharge的車身尺寸為4,440×1,873×1,596mm,大小適中,優勢是在城市巷道中穿梭沒啥壓力,不到1,600mm的車高,也較能應付充滿高度限制的都會區停車空間。不過,因為是車體結構堅硬的Volvo、又是車底滿布鋰電池的電動車,它的車身重量高達2,132公斤,車主得留意的或許不是車位大小,而是停放機械式停車位的承重能力了。

為提升電池防護效果,C40 Recharge包含車頭、車側等車身結構均經過重新強化設計。(攝影:汪廷諤)
C40 Recharge配備第三代高階像素式頭燈,單一燈具內結合84顆矩陣排列的LED,光型變化多,強調高亮度與照射廣度。(攝影:汪廷諤)

由於是以CMA平台打造,C40 Recharge的軸距和同系列的XC40 Recharge與XC40均為2,702mm,之前試駕XC40就對它的空間表現感到滿意,小小車身竟可提供算是充裕的膝部空間,而在C40 Recharge身上,除了頭部、行李廂空間以及後檔風玻璃視線範圍會受低斜車頂設計所影響外,整體空間仍適合小家庭使用,而所受到的影響也是擁有跑旅漂亮外型需犧牲的部分。

C40後座縱向空間表現不錯,全景玻璃車頂則緩解了跑格線條所造成的壓迫。(攝影:汪廷諤)
C40 Recharge將60:40後座椅背傾倒後,可提供1,205升的最大置物容量。(攝影:汪廷諤)

雖然C40 Recharge的鋰電池是平鋪在車身底板區域,但因CMA模組化平台與XC40油車共用,導致後座地板中央並非果嶺式平坦設計,而是仍有一塊容納油車排氣管或傳動軸的空間突起。車內當然能坐五人,但四人還是最理想、最舒適的乘坐數設定了。

C40 Recharge後行李廂容量為413升,且內部線條方正,易於規劃空間。(攝影:汪廷諤)
C40 Recharge前行李廂具備31公升容量,適合置放包包等小物。(攝影:汪廷諤)

配備

車艙內裝延續XC40車系風格設計,透過大幅減少實體按鍵,展現出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簡約與時尚氣息。另外,為凸顯電動車的特殊性,原廠為C40 Recharge副駕駛座前方控台的飾板融入了「阿比斯庫透光地形圖」嵌飾,以瑞典阿比斯庫國家公園地形高線地形圖案彰顯來自瑞典與環保的身份,並利用LED透光設計為車艙增添更富意境的科技質感。

車艙內裝延續XC40車系風格設計,透過大幅減少實體按鍵,展現出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簡約與時尚氣息。(攝影:汪廷諤)
C40 Recharge配備12.3吋數位儀錶板,螢幕解析度高、資訊豐富清晰,讓駕駛人清楚掌握電量相關資訊。(攝影:汪廷諤)

配備方面,C40 Recharge提供12.3吋數位儀錶板與9吋中央數位觸控螢幕,同時將前雙座電動調整/駕駛座記憶功能、雙區恆溫空調/後座出風口、CleanZone 純淨車室系統與高效複合清淨科技、Google 車載資訊娛樂系統、插線式Apple CarPlay,以及Harman Kardon多媒體音響系統等項目放到車內。至於安全性上,高度重視行車安全的Volvo,自然也把達到Level 2自動駕駛等級的PA II智能駕駛輔助等主安系統,以及包含七具氣囊與WHIPS 頸椎撞擊防護系統等被動安全設計,列為標準配備了。

C40 Recharge依然搭載9吋中央數位觸控螢幕,並整合Google 車載資訊娛樂系統。但Apple CarPlay則需插線方可與車連結。(攝影:汪廷諤)
Harman Kardon多媒體音響系統結合13支揚聲器與12聲道擴大機,總輸出功率為600W,音質相當不錯。(攝影:汪廷諤)

車上相對特殊的配備,應屬艙內所使用的永續時尚包覆面料與全景玻璃車頂了。C40 Recharge的座椅是由回收聚脂纖維製成的「Microtech」高科技面料,以及觸感柔軟、具備出色止滑性的「Nubuck」超細纖維混紡布料所組成,雖均是環保布料設計,但猛一看有皮革的feel,觸感也相當細緻,給乘客一種回到家的溫馨感受。

C40 Recharge座椅以Microtech高科技面料與Nubuck超細纖維混紡布料組成,視覺上有皮革感、觸覺上則滿是布料的溫馨。(攝影:汪廷諤)
內車飾板與排檔座兩側等處比照XC40以類絨毛環保材質披覆,大幅減少艙內塑料感。(攝影:汪廷諤)

全景玻璃車頂亦有奧妙之處,這塊不可開啟的大玻璃是以雙層膠合玻璃製成,除具備更好的隔音效果與防爆性外,玻璃還採用能抵擋紅/紫外線、透光率為6.5%的深色設計,強調在不貼隔熱紙的狀況下,就可阻擋約95%的紫外線與約80%的太陽熱輻射,讓乘客享受更開闊的視野,同時有效地降低後座空間的壓迫感。

排檔座極為簡潔,上頭僅線傳排檔桿與P檔鍵,同時整合實用的雙杯座設計。(攝影:汪廷諤)

不過,或許原廠是想要達到最佳省電效益續航力,我們發現,只要車輛感測到駕駛座沒人,就會在短短大約2分鐘後自動關閉車輛電力,而且這項設計無法被關閉。問題是,若老婆、小孩或有乘客在後座,而駕駛人出去買個東西的情況下,車內將無法繼續供冷或音樂;關於這點,原廠或可考慮增加可關閉此設定的選項了。

排檔座前方置物空間提供Qi無線充電板與USB Type C充電孔。(攝影:汪廷諤)

動力凶猛媲美高性能車款

C40 Recharge在國內僅提供Ultimate, 「Twin motor」單一款車型;換言之,它的前後軸分別有一顆永磁同步電動馬達負責驅動,並由容量為78kWh(度)的鋰電池負責供電。這次試駕並未實測續航力表現,但C40 Recharge在NEDC規範測試下的續航數據為514公里;WLTP規範測試下為424-450公里;而在業界公認最準確的EPA測試下,續航力則為364公里,提供給讀者參考。

雙馬達驅動的C40 Recharge可爆發408匹綜效馬力與67.3公斤米綜效扭力,加速力道極狂,路上對手不多。(攝影:汪廷諤)

重點來了,採用雙馬達驅動的C40 Recharge,前後馬達分別具備150kW輸出(約202hp馬力)與33.64公斤米扭力,Volvo原廠加總換算後,為該車報出408hp綜效馬力與67.3公斤米綜效扭力。不論原廠的加法或換算式是否合理,但即使八折九扣數字也夠驚人,且從0-100km/h加速僅4.7秒,以及實際試駕的加速表現來看,真只有大排氣量多缸渦輪設計的高性能燃油引擎車款,才能與它匹敵了。

C40 Recharge加速真的很強,即便前後雙馬達設定賦予了它「eAWD」電動全時四輪驅動功能,但以全油門起步時,前窄後寬的19吋輪胎仍會不敵瞬間湧出的強大扭力,而發生輕微打滑狀況,說整台車是向前用「噴」的一點不為過。基本上只要有心,從綠燈起步到下一個路口,你的排位都會在第一名的位置,連起步較快的機車都毫無機會跟上。

C40 Recharge雖是全時四驅車款,但因性能強大,圈胎尺寸為前235/50 R19、後255/45 R19的性能化設定。(攝影:汪廷諤)

這是一種帶著狂猛爆發力卻又相對寧靜的加速過程;少了變速箱這層「阻礙」,力道傳輸得快又直接,能給你滿滿地刺激與征服感,卻沒有油車在相同加速狀態時所發出的咆哮或怒吼,你只能透過軀體、眼睛與時速錶來感受速度,而這正是進入電動車世界後需要適應與習慣的車輛特性了。

妙的是,C40 Recharge沒提供什麼一般、節能或運動等駕駛模式選擇,最多,僅能利用中控螢幕啟動「單踏板駕駛模式」(One Pedal Drive)功能;換言之,它的個性是溫是猛狂與力道輸出的多寡,完全得透過駕駛人的右腳來控制。簡單說,你可把油門踏板(為避免混淆就不說電門踏板了)的前段約1/3處,視為它的一般或節能模式,此段的動力個性溫馴、輸出反應也稍慢半拍,讓你可以更輕鬆地開車。

C40 Recharge的0-100km/h加速僅4.7秒,惟安全極速被限制在180km/h。(攝影:蔣鎮宇)

不過,若重踩油門,或讓油門超過了那「溫柔的緩衝區」,C40 Recharge便像進入了運動模式;強大動力會不加思索地瞬間宣洩而出,同時爆發出讓自己和旁車駕駛人都不禁發出「哇!!」一聲的瘋狂加速性能。

至於剛提到的單踏板駕駛模式,一旦開啟,就幾乎只需透過一個油門踏板來控制加速與煞車動作;踩油門是加速、放開油門即獲得類似電機煞車的減速效果,直到車輛完全停止。而該模式最大優點,是利用電機煞車來提升電力回充的效率,同時降低煞車系統負擔。

C40 Recharge建立於CMA模組化平台,鋰電池鋪設於底板上,雙馬達則分別整合於前後軸中央。(圖片提供:Volvo)

該模式下的煞車力道乃透過油門釋放的深淺來決定,且能透過微調油門釋放的深度來控制煞車力大小;換言之,踏板控制得愈線性、愈細緻,煞停過程會愈舒適,而若油門全部放開則可獲得最大煞車力道。對於開慣油車的車主,會需要時間來適應電動車的單踏板模式特性及反應,也順便能鍛鍊精準控制油門踏板的能力了。

eAWD加持 操控沈穩安定

C40 Recharge的懸吊採用前麥花臣、後多連桿設計,由於車重破兩噸,懸吊彈簧與阻尼設定勢必得比XC40略為硬朗,但在車重壓制下,整體路感回饋仍呈現出中性偏舒適、比較家庭用車的感受。

因前後軸分別整合電動馬達設計,C40 Recharge同時是一款擁有「eAWD」電動全時四驅系統的電動四驅車。該系統於起步會讓前後輪動力呈現40:60的比例輸出,而煞車時則將前後動力分配調整為60:40。如此設計能讓C40 Recharge獲得更強、更有效率的加速性能,並於煞車時提供更穩定的車身動態。另外,在過彎時,eAWD還會對彎道內側輪進行適量煞車,來提升轉向與過彎的順暢度。

C40 Recharge行路質感紮實沈穩,且擁有出色車艙寧靜度表現。(攝影:蔣鎮宇)

實際在山路彎道中測試,C40 Recharge的操控雖不至用靈活、刁鑽來形容,但超過兩噸的車重在eAWD與前後配車胎的輔助下,並未對操控性帶來太大負擔,彎道極限不差,駕感相當暢快。另外,懸吊吸收坑洞與碎震的效果不錯,搭配出色的車艙隔音設計,舒適性挺符合高級車應有水準。

行李廂底板下方還提供了小置物空間,供車主置放私密物品。(攝影:汪廷諤)

於高速路段駕駛,C40 Recharge保有沈穩與安定等歐洲車的基本盤表現,惟以高速通過彎道時,會讓你感覺車重與休旅車高設計所帶來的明顯慣性,這也或許是它的極速被限制在180km/h的原因之一吧。

車艙內裝由女性設計師主導,強調機能實用性,像行李廂底板就整合了三個富巧思的物品掛勾。(攝影:汪廷諤)

C40 Recharge外觀帥氣有型、內裝散發北歐高級質感,且配備豐富高安全性,還提供超強大的純電動能與全時四輪驅動設定;身為市場唯一的純電歐系跑旅,具備相當特殊的產品魅力。C40 Recharge目前提供Ultimate Twin motor單一雙馬達車型,售價為229萬元,而XC40 Recharge則有單馬達(179萬元)與雙馬達(219萬元)兩種選擇;換言之,有跑旅和休旅、有前驅或四驅,選擇算多,就看你喜歡哪一種了。

相關新聞: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Post

90年代花大錢開發的全球戰略車 Toyota E100 Corolla在台賣到爆(下)!

Next Post

Peugeot 408 1.2T 雙車型預賞 寶獅全新物種嗆聲豐田Crown!

Related Posts
眼鏡市場 X 卡普空 魔物獵人20週年聯名款重磅登場。(圖片提供:眼鏡市場)

眼鏡市場X魔物獵人20週年限定聯名 日本同步發售

日本銷售業績NO.1的眼鏡品牌「眼鏡市場」,今年夏季與日本遊戲霸主攜手隆重推出魔物獵人20週年聯名款眼鏡,經典魔物的設計、遊戲獨特的部位破壞情境和討伐巨大魔物等內容,都是深受各玩家喜愛的因素。今年「魔物獵人」喜迎20週年,希望回饋玩家們的支持,與日本銷售No.1「眼鏡市場」合作,針對深受各玩家喜愛的經典魔物以及吉祥物等作為聯名款式。以3款經典魔物為設計的MASTER MODEL款售價為新台幣7,490元,而5款定番魔物的REMAKE MODEL款的售價則是新台幣4,490元,即日起於全台眼鏡市場門市,台日同步上市發售,讓日常生活也能輕鬆有型。 魔物獵人20週年限定魔物特製款 因應20週年,眼鏡…
看更多

Nvidia發表的Blackwell晶片好猛 它會影響AI產業及投資展望?

若說最近最熱的AI話題,莫過於之前Nvidia所推出的Blackwell?Blackwell的現世讓AI產業掀起一陣風潮,它怎麼個厲害法?它能做到什麼程度?而在這樣先進的晶片上市後,它對於投資佈局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如果再輔以美國近期的各項數據表現及聯準會的表態,我們應該怎麼解讀2024的投資局勢?另外,台灣股市衝上20000點,股市準備要泡沫了嗎?來聽黃總和賽芭怎麼說? 相關新聞:
看更多
凡8月29日(四)前於App輸入專屬兌換碼即贈折抵券,租共享 機車或換電再享租車時數回饋等優惠,邀請新竹市民與全台民眾共襄盛舉!(圖片提供:和泰)

iRent百台機車進駐新竹 即日起開放預約 

iRent於2019年首創結合「四輪+二輪」綠能共享租車,除原提供的汽車租借服務外,為提供給民眾多種選擇符合不同使用需求,推出機車版iRent,今年迎接五週年里程碑,營運範圍擴展至新竹縣市,以綠色能源串連大新竹生活圈。iRent為慶祝新竹縣市開站,舉辦多項好康活動,凡8月29日(四)前於App輸入專屬兌換碼即贈折抵券,租共享機車或換電再享租車時數回饋等優惠,邀請新竹市民與全台民眾共襄盛舉! iRent共享機車登陸新竹,服務範疇從新竹縣竹北市區、寶山鄉至新竹市東區,全面接軌竹北高鐵、新竹火車站交通樞紐地帶、科學園區、各大校區、商圈以及市區,是全台共享機車路邊租還服務版圖最廣的業者,不僅大幅提升上…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