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現代Tuscon小改款更科技 曲面螢幕、指紋辨識全都上車

Hyundai釋出小改款Tucson的照片,雖然外觀並沒有太多改變,但在細節上有不同的呈現。(圖片來源:Hyundai)

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無預警地釋出了Tucson這輛車的小改款照片,這輛中型休旅車在全球市場的表現都相當亮眼,而本次的小改款預計在整體的動力配置應該不會有太大改變,但是在外觀經過了細部調整,讓車輛看起來更有品牌特色,而內裝的升級則是重點,兩具12.3吋組合而成的曲面螢幕,加上更新過後的排檔設計,讓車輛有了截然不同的轉變。

這次並沒有釋出車尾的照片,不過整體的線條以及樣貌將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圖片來源:Hyundai)

這次的曝光其實Hyundai原廠並沒有透露太多訊息,不過可以從照片看出外觀上的變化,在車頭部分明顯的就是日行燈組的設計不同,這當然也包含了水箱護罩的造型改變,這過去水箱護罩採用的是較為銳利的格柵風格,但是現在變得相對圓潤,也讓燈具的配置有所改變,而保桿部分也有所變化,銀色下護板配置更為明顯且厚實,輪圈顯得更加動感的同時也讓人期待著車尾線條會有什麼樣的變化,相信其風格將會與前方的水箱護罩一致,將不再有那麼銳利的線條展現。

內裝變化是一大重點,除了兩具12.3吋的螢幕之外,排檔桿位置改變創造了更好的空間機能性。(圖片來源:Hyundai)

內裝則是進化的最大亮點,現在車輛擁有了12.3吋的數位儀表以及12.3吋的車載娛樂系統,兩具螢幕結合成一個大型的曲面設計,方向盤則是採用三幅式簡約風格,而在中央螢幕下方可以看到重新設計的出風口以及全新的開關,中央扶手也採用移除了排檔桿,將排檔的控制機構移至方向機柱上,並且採用旋轉的方式控制檔位,中央扶手部分現在也有了更多空間,除了無線充電板以及兩個置杯架之外,也有了置放小型物品的地方,展現更多機能性。

銀色的下護板顯得更為厚實,預計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就會正式發表。(圖片來源:Hyundai)

此外有人發現在儀表的最左側有一個小型的圓形圖示,據了解那很可能是指紋辨識系統,但是這一點尚未得到原廠的正式,或許這是他們最新的車輛支付功能,或者是透過指紋辨識來調整座椅位置設定,目前關於車輛的動力資訊尚未知曉,但是將會有所進步,並且提供了更多的外觀、內裝顏色配置,相信在接下來的幾週內將會有更多相關訊息曝光。

相關文章: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Post

Lucid Gravity純電休旅亮相 特斯拉Model X的最強對手

Next Post

咖啡的故事 同樣的豆子為什麼我沖不出店家的味道?(二)

Related Posts

新車漲價近30%全因為利潤考量 總銷量下降但車廠利潤不斷上升

買車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畢竟一輛新車的價格並不便宜,而這三年以來買車似乎越來越難,因為從2019年到現在,新車的平均價格成長了約30%之多,許多人越來越不敢購買全新的車輛,這一點在全球市場皆是如此,而對於美國人來說他們感受更加深刻,畢竟對於他們來說汽車可以說是必需品,而新車價格的上漲讓他們有些吃不消,但是看到各大車廠雖然銷售量下跌,卻在利潤表現方面更好,讓有些人很不是滋味。 這項調查數據是來自於Cox Automotive,這家公司自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服務組織,他們針對汽車市場有許多不同的業務,因此對於他們來說,車輛的定價以及趨勢是他們最了解的項目,而該公司表示現在一輛新車的平…
看更多

賓士全新CLE正式發表 取代C、E Coupe,敞篷版本2024年亮相

雙門轎跑車款的市場漸漸式微,這讓Mercedes-Benz賓士取消了C Coupe以及E Coupe車款,但是他們在車系當中增添了CLE這輛專為雙門轎跑而生的車系,這輛車取代了前面提到的兩款轎跑車,並且還會在2024年的時候推出敞篷車型,即將正面迎擊BMW 4系列以及Audi A5車系。 全新發表的CLE車長4,850mm、寬1,860mm、高1,428mm、軸距2,865mm,在車長部分比過去的C Coupe多了164mm,也比E Coupe多了15mm,而軸距部分則是比C Coupe多了25mm,但是比起E Coupe短了8mm,因此在內部空間表現上一定比C Coupe好上許多,但是略差於…
看更多

汽車製造商恐是哄抬物價的主因 UAW揭露汽車三巨頭的貪婪現象

UAW(United Auto Workers)全美汽車工人聯合工會在美國上演大規模罷工,而這項紛擾其實已經持續了好一段時間,現在UAW更直接攻擊三大汽車廠商他們太過貪婪,而且正在透過車輛售價來哄抬整體的消費者物價,但在這背後只給基層工人調漲一點點的薪水,但是高層的CEO薪水可是三級跳。 這部最新的影片用意是要針對Ford福特、GM通用汽車以及Stellantis施加壓力,並且透過實際的數據來揭露他們對於基層員工有多麼地不公平,在影片當中提到過去的四年當中,企業的利潤成長了65%,而這三大巨頭的執行長薪水平均成長了40%,而且這三大巨頭在股票回購支出更是增加了1,500%,此外整體通貨膨脹在這…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