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Defender 130 X P400試駕 「多人運動」好工具

Defender 130是一款可承載最多8位乘客、同時開啟探險旅程的全地形越野豪華休旅車。(攝影:蔣鎮宇)

隨年紀漸長、重點是有了小孩之後,我開始接觸SUV、也愛上了SUV,想法甚至變本加厲,把眼光放到像BWW X7與M-Benz GLS這類大型7人座SUV身上。理由很簡單,無非就是希望讓家人獲得更寬敞且舒適的乘坐空間,高人一等的駕駛位置也有種莫名的虛榮感。

Defender 130車身設計靈感源自最初Defender陣容中最長的型號,並以此命名向其致敬。(攝影:蔣鎮宇)
Defender 130與Defender 家族車系擁有相同經典輪廓,包含採經典圓形設計的矩陣式LED頭燈。(攝影:蔣鎮宇)

本次試駕的Defender 130 X P400完全是我的菜,它的車高有1,970mm、車寬超過2米,3,022mm的軸距雖與Defender 110車型相同,但直接把車尾那塊直接向後延伸了340mm,讓包含備胎的車身總長達到5,358mm的境界,比堪稱國內市場最長MPV的Hyundai Staria(5,253mm)還長。

Defender 130軸距與110車型相同,但將車尾向後延伸340mm,創造出三排全尺寸8人座座椅配置。(攝影:蔣鎮宇)
Defender 130重新設計的後尾燈、側開式尾門與車身同色備用輪胎蓋,皆是向經典致敬的設計。(攝影:蔣鎮宇)

魁梧車體尺寸 寬敞8人座空間

如此的車體尺寸設計,造就了不只7人、而是能供8人乘坐的超大車艙空間,即使三排都是成人入座,透過前後距離可調的第二排座椅與刻意延長的後廂長度,仍可調配出皆大歡喜的局面,且第三排座位都有空調出風口、置杯座、置物網與加熱座椅等設計,車主不需擔心顧此失彼。惟第三排的進出走道不算寬敞,且因底盤高挑、車艙底板與地面落差也大,建議還是由年輕人優先登記第三排座位了。

Defender 130 X P400搭載11.4 吋曲面觸控螢幕與最新Pivi Pro資訊娛樂系統,並整合無線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OTA無線軟體更新、四區恆溫空調系統、Meridian高階音響、負離子車艙空氣淨化系統與手機無線充電等高檔配備。(攝影:蔣鎮宇)
能有效提升車艙開闊感的大型全景電動天窗,為Defender 130 X P400的標準配備。(攝影:蔣鎮宇)

另外,在使用第三排座椅的狀況下,Defender 130的行李廂容量就已有290升的水準,若將第三排座椅收折打平後,不僅第二排乘客能把座椅向後拉到底、享受更寬敞縱向乘坐空間,同時可獲得多達1,015公升的「行李廂」容量!再將後兩排座椅全部前打平後,最大置物容量更高達1,876升。對於Defender這款針對露營、越野等戶外用途開發的SUV來說,130車型能達到真正的多人運動的愉悅。

第二排座椅提供最多三人乘坐,並具備前後滑移調整功能。(攝影:蔣鎮宇)
只需適度調整第二排座椅前後位置,第三排也能提供成人寬敞的乘坐空間。(攝影:蔣鎮宇)
第三排座位同樣與第二排一樣具備獨立出風口、杯座與座椅加熱等舒適設計。(攝影:蔣鎮宇)

不過,魁梧車體造就了超大空間,卻也成了Defender 130的問題;它無法面對國內許多限高僅180公分的地下停車場,或是對車體尺寸與車重有更多限制的機械式停車位,而這也正是我雖喜愛大型SUV、最後卻得忍痛收手的現實原因之一了。

V6汽油渦輪動力飽滿 長軸操控沈穩安定

Defender 130目前在國內僅提供3.0升直六輕油電汽油渦輪引擎單一動力設定,引擎可輸出400匹(PS)最大馬力與56.2公斤米最大扭力,而在八速手自排變速箱協助下,即便八人座車型車身重量高達2,528公斤,但0-100km/h加速仍有約6.6秒的實力。

在使用第三排座椅的狀況下,Defender 130八人座車型行李廂仍可提供290升置物容量。(攝影:蔣鎮宇)
把第三排座椅打平後,Defender 130行李廂容量可達1,015公升,大得驚人。(攝影:蔣鎮宇)
將兩後排座椅全倒打平後,Defender 130的最大置物容量可達1,876升。(攝影:蔣鎮宇)

實際駕駛,Defender 130的加速力道雖非凶猛強悍,但放心,絕對充沛飽滿。以超過2.5噸的車重來說,它的起步反應算是敏捷,山路爬坡亦不見重拖噓喘,直線加速更是暢快,而雙B同級都未必能及的引擎運轉細緻度與換檔高順暢度表現,則為它的行路舒適性與高級感加了不少分數。

Defender 130車重超過2.5噸,但起步反應算是敏捷,山路爬坡亦不見重拖噓喘。(攝影:蔣鎮宇)
Defender 130 X P400標配20吋鋁圈與六活塞前煞車卡鉗,試駕車則選配了尺寸為275/45 R22的圈胎組。(攝影:蔣鎮宇)

懸吊結構採用前雙A臂、後一體式多連桿設定,同時整合舒適取向的電子氣壓式懸吊,即使試駕車選配了尺寸為275/45 R22低扁平比圈胎,吸收路面坑洞的效果依然出色,山路彎道中也能提供不錯的支撐性,不至像美日車款容易搖頭晃腦。

Defender 130 X P400搭載Ingenium直六輕油電汽油渦輪引擎,可輸出400匹馬力與56.2公斤米扭力,結合八前速ZF手自排變速箱, 0-100km/h加速可在約6.6 秒完成。(攝影:蔣鎮宇)
Defender 130 X P400底盤設定舒適沈穩,且具備引擎運轉細緻、換檔順暢,為它的行路舒適性與高級感加了不少分數。(攝影:蔣鎮宇)

不過,由於Defender 130車體大、軸距長、車身重,且無後輪轉向設計,整體動態就像一艘直線巡弋型的航母,優點是十分沈穩、也夠舒服,但還是別把它當成刁鑽靈活的機動快艇來駕駛;畢竟車身大與重絕非成為山路霸王的條件,從我結束試駕、開自己的歐系中型SUV居然覺得像在開掀背車時,更清楚體認到Defender 130的份量了。

Defender 130 X P400配備第二代全地形反應系統,提供多種行車模式選擇,並搭載ClearSight對地視野系統,提供全地型穿越能力與高達900mm的涉水深度。(攝影:蔣鎮宇)

如前面所說,Defender 130 X P400完全是我的菜;它不論是空間機能、動力、配備或安全性表現皆屬上乘,相較於X7 (522萬元起)、GLS (467萬元起)等同級車款,446萬元的價格也算相對便宜,只要不需顧慮停車問題,與龐大車體所導致的油耗(原廠平均油耗8.9km/l),它是一款適合步入家庭生活後,經常得到戶外遊玩、提供眾樂樂用途的好選擇。

相關新聞: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Post

Lexus TX三排座休旅登場 3.5升V6插電式動力成亮點

Next Post

畢業生看過來 二輪機車考照攻略大公開!

Related Posts

一起去兜風吧 Yamaha兜風50見證了80年代的青春歲月!

請你、請你、請你,給我新的心情,跟隨著兜風出擊……,這首由張國榮和柏安妮共同演繹的「兜風心情」直到現在YT上仍然找得到!兜風50的前身叫做「青春樂」,在青春樂時代這款50c.c.速克達口碑一般,而來到兜風50的年代後,由於車身配色大膽、行銷手法轉向年輕訴求,再加上「來電50」節目的爆紅,從此兜風50就成了80年代眾多年輕人青澀而美好的回憶。 Yamaha兜風50出過各式各樣的配色,但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紫藍色、有著資生堂「TECH 21」字樣的特仕車,而平忠彥這位當年知名的賽車手就因此出現在各年輕車迷心中!你曾經歷過這段時光?或者是你曾聽過這段故事?一起進入兜風50的青春故事! 相關新聞:
看更多

來聊聊賓士生產最久的轎車  W124 E-Class!(3-2)

代號W124的E-Class通常大家會將它區分為早期、中期、後期三個階段,上一集內容著重於前期,本集我們將重點擺在中期和4Matic。1992年W124曾進行引擎動力的更換,重點在於引擎改為多氣門型式、供油型式由機噴改為電噴,但由於外型內幾乎沒有更動,因此判斷上有些不易,當然,如果想蒐藏最好建議是以電噴引擎為主。另外,W124當年曾少量引進4Matic四傳系統,但過來身份的Celsior確極力不建議,為什麼?
看更多
Audi Q5美型休旅匯集安全、駕馭與實用空間,台灣奧迪針對2024年式Audi Q5 、Q5 Sportback雙車型同步升級,新增貼心實用配備,與增添外觀運動氣息。(圖片提供:台灣奧迪)

2024年式Audi Q5、Q5 Sportback升級多項配備

Audi Q5集安全科技、駕馭樂趣、舒適機能於一身,一向受到家庭用車族群喜愛,台灣奧迪針對2024年式Audi Q5與Audi Q5 Sportback車系,針對車主客群用車細節進行外觀內裝配備升級,全車系雙車款提供達8種豐富車型的選擇,標配齊全智慧安全科技與quattro ultra智慧型四輪傳動系統,從車輛安全至駕馭樂趣,滿足各式用車需求。 台灣奧迪總裁安薩瑞 (Rahil Ansari) 表示:「感謝車主及消費者實際用車反饋,產品團隊針對休旅家族Audi Q5 車系持續強化車系配備,希望藉由外觀造型及內裝細節進行配備升級,提供更貼近且豐富的產品選擇,持續帶給顧客和車迷優質的四環駕馭享受。…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