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Skoda讓水箱護罩變安全 小綠人動畫在車頭直接展演

Skoda想出了讓電動車的水箱護罩裝上LED螢幕,將可以顯示車輛狀態提醒行人是否可以通過。(圖片來源:Skoda)

電動車不像是傳統燃油車款需要依靠車頭的水箱護罩進行散熱,而許多車廠為了可以讓空氣力學效應表現更好,會將車頭的水箱護罩採用封閉式的設計,另外也有些比較喜歡新科技的車廠會將車頭的水箱護罩變成了一個大型螢幕,現在Skoda也想要這麼做,但他們並不只是讓他們變成螢幕這麼簡單,這一切的設計還有針對了路人考量。

如果車輛正在加速通過行人穿越道,那麼車頭的水箱護罩螢幕將會變成紅色警示。(圖片來源:Skoda)

車頭封閉式的水箱護罩設計是電動車的趨勢,而變成螢幕也不是現在才看到,在許多車款當中的概念車都可以見到這樣的思維,現在Skoda讓這塊面板顯得更有意義,這個可以透過程式控制的LED面板取代了Enyaq iV那帥氣前衛的Crystal Face水箱護罩,透過車頭的螢幕將可以傳遞動畫給路人,讓這些人在行走的時候可以確實知曉車輛的目前狀態,對於安全來說將會有更近一步的保障。

IPA2X機器人是另一項研究計畫主角,將會與車輛連結,並且提醒行人現在可不可以通過。(圖片來源:Skoda)

現在先進輔助駕駛系統的進步讓車輛安全越來越好,但是大家還在尋找管道讓車輛可以跟外界的行人溝通,畢竟行人並不知道車輛是否有偵測到自己,但如果利用車頭的大型螢幕顯示,這似乎是一個簡單又非常有效的方法,Skoda就將簡單的LED面板放在車頭水箱護罩的地方,並且在車輛接近斑馬線或是行人穿越道的時候會顯示動畫,讓行人知道車輛的存在,而如果車輛正在減速,那麼面板上就會出現小綠人的身影,讓行人知道現在是可以行走的時候。

許多人都在解決車輛與行人之間的溝通問題,如此一來可以讓行人的傷害大大降低。(圖片來源:Skoda)

而如果車輛現在處於要加速的狀態,車頭就會整面變成紅色並且有著三角形的警告標誌,提醒行人要注意車輛,並且遠離該車輛一些距離,當然照理來說行人不應該看到這個標誌,因為在行人穿越道上,車輛必須要禮讓行人先走,不過這的確可以減少行人受傷的數字,而未來這樣的科技上線之後配合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將可以讓行人受到傷害的機會變得更小,迎來無人因車禍事故傷亡的美好未來。

相關文章: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Post

Acura Integra Type R Coupe也太帥!可惜只在幻想中

Next Post

福斯ID.7正式公布 700公里續航表現搭配282匹馬力

Related Posts

Audi A3 PHEV動力更新 純電續航達143公里

Audi推出了最新的A3 Sportback TFSI e插電式油電動力車型,相比於前代車型,這款車在動力和性能上都有所提升,同時還提供更長的純電續航里程,還針對對外觀和內裝進行了重新設計,更符合市場需求,目前已經在歐洲市場上市,共有40 TFSI e和45 TFSI e兩個版本可選,起售價格分別為44,200歐元(約台幣154.9萬元)和47,700歐元(約台幣167.1萬元)。 在動力系統方面,兩個版本均搭載了新的1.5升TFSI evo2引擎,其壓縮比相比之前的1.4升引擎更高。在40 TFSI e車型中,引擎提供148匹(hp)、25.5公斤米的輸出,而在45 TFSI e車型中,馬力…
看更多

賓士、BMW在聯手打造充電網絡 試圖在中國保有生存空間

充電站的佈局似乎成了所有品牌的爭奪焦點,而其實關於充電規格部分感覺上已經有了結果,以特斯拉為主的NACS被決大部分的品牌所接受,現在只剩下Stellantis汽車集團以及其他幾個相對較小的品牌尚未倒戈,但除了充電規格之外,充電站的部署也變成相當重要的一環,來自德國的兩個高級品牌賓士以及BMW現在將要聯手在中國成立充電網絡公司, 目前提到充電網絡的佈局,大家第一時間還是會聯想到Tesla特斯拉的Supercharger超級充電站,這應該是目前最穩定且佈局最廣泛的快速充電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倒戈使用NACS充電規格的一大原因,而現在Mercedes-Benz賓士以及BMW將要聯手在中國打造另一個充…
看更多

Nissan電動車發展踩剎車 兩款電動車發表延後半年

這幾個月以來不斷傳出電動車發展延遲的消息,現在Nissan也針對在美國生產的兩款全新電動車延後推出時間,這是因為電動車市場的熱門程度急速下滑,這當然也讓Nissan感到相當緊張,另一方面各地區的環保法規在未來的幾年內不會有太大排廢污染方面的變動,因此電動車也不用急於現在推出,相信這也是他們延後電動車生產的原因之一。 來自日本的汽車大廠Nissan現在對於電動車的成長放緩速度感到震驚,並且第二度決定延後美國工廠生產電動車的時間,這將會成為繼GM通用汽車、Ford福特、Audi…等品牌之後,最新一家因為美國市場對電動車需求感到擔心的車廠,進而調整整個電動車計畫的汽車製造商,而其實在全球市場似乎也因…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