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Skoda讓水箱護罩變安全 小綠人動畫在車頭直接展演

Skoda想出了讓電動車的水箱護罩裝上LED螢幕,將可以顯示車輛狀態提醒行人是否可以通過。(圖片來源:Skoda)

電動車不像是傳統燃油車款需要依靠車頭的水箱護罩進行散熱,而許多車廠為了可以讓空氣力學效應表現更好,會將車頭的水箱護罩採用封閉式的設計,另外也有些比較喜歡新科技的車廠會將車頭的水箱護罩變成了一個大型螢幕,現在Skoda也想要這麼做,但他們並不只是讓他們變成螢幕這麼簡單,這一切的設計還有針對了路人考量。

如果車輛正在加速通過行人穿越道,那麼車頭的水箱護罩螢幕將會變成紅色警示。(圖片來源:Skoda)

車頭封閉式的水箱護罩設計是電動車的趨勢,而變成螢幕也不是現在才看到,在許多車款當中的概念車都可以見到這樣的思維,現在Skoda讓這塊面板顯得更有意義,這個可以透過程式控制的LED面板取代了Enyaq iV那帥氣前衛的Crystal Face水箱護罩,透過車頭的螢幕將可以傳遞動畫給路人,讓這些人在行走的時候可以確實知曉車輛的目前狀態,對於安全來說將會有更近一步的保障。

IPA2X機器人是另一項研究計畫主角,將會與車輛連結,並且提醒行人現在可不可以通過。(圖片來源:Skoda)

現在先進輔助駕駛系統的進步讓車輛安全越來越好,但是大家還在尋找管道讓車輛可以跟外界的行人溝通,畢竟行人並不知道車輛是否有偵測到自己,但如果利用車頭的大型螢幕顯示,這似乎是一個簡單又非常有效的方法,Skoda就將簡單的LED面板放在車頭水箱護罩的地方,並且在車輛接近斑馬線或是行人穿越道的時候會顯示動畫,讓行人知道車輛的存在,而如果車輛正在減速,那麼面板上就會出現小綠人的身影,讓行人知道現在是可以行走的時候。

許多人都在解決車輛與行人之間的溝通問題,如此一來可以讓行人的傷害大大降低。(圖片來源:Skoda)

而如果車輛現在處於要加速的狀態,車頭就會整面變成紅色並且有著三角形的警告標誌,提醒行人要注意車輛,並且遠離該車輛一些距離,當然照理來說行人不應該看到這個標誌,因為在行人穿越道上,車輛必須要禮讓行人先走,不過這的確可以減少行人受傷的數字,而未來這樣的科技上線之後配合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將可以讓行人受到傷害的機會變得更小,迎來無人因車禍事故傷亡的美好未來。

相關文章: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Post

Acura Integra Type R Coupe也太帥!可惜只在幻想中

Next Post

福斯ID.7正式公布 700公里續航表現搭配282匹馬力

Related Posts
Kia 1-10月累計銷售8,569台,再創歷史同期新高, The Kia EV6 Inspiring Edition,199.9萬限量上市,11月14日首場海外Kia EV Day震撼登場。(圖片提供:Kia)

2024 Kia EV Day 11/14日登場 EV6特仕版限量上市

Kia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秉持與全球同步的品牌理念,以「Movement that inspires移動.啟發人心」的品牌精神,積極導入最新世代的新能源車型,滿足廣大消費者的用車需求。今年截至10月底,Kia全車系含乘用與商用車累計達8,569台,再創歷史同期新高紀錄。其中,Kia EV純電車款不僅屢獲國內外車壇多項大獎,並獲得國內市場熱烈迴響,今年1-10月不僅以持續蟬聯非豪華進口電動車銷售冠軍品牌,累計至今銷售更已創下突破2,000台的佳績。 Kia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為慶賀Kia EV車款銷售突破2,000台,並同時歡慶台灣森那美起亞來台10週年,特於11/1日宣布,Kia EV6 In…
看更多

賽車紀錄片拍上癮 Netflix即將針對NASCAR拍攝搶攻美國市場

相信有很多車迷都有觀看Netflix上的賽車紀錄片《Formula 1:飆速求生》,一連好幾季的播出讓大家更了解這個頂尖賽事的背後秘辛,而這個紀錄片的推出也讓F1一級方程式賽車的粉絲數激增,甚至可以說讓F1再次迎來全新高峰也不爲過,而現在Netflix不只是拍F1而已,他們就連北美相當盛行的NASCAR也想要進行拍攝,將會掀起車壇新一波關於賽車的討論。 如果你對賽車有興趣,或者是想看世界頂級賽事的幕後秘辛,你肯定看過Netflix推出的《Formula 1:飆速求生》,這套紀錄片從2019年3月開始播放,直到現在已經來到第五季,而關於全球關於賽車比賽不是只有F1而已,像是北美就更流行NASCA…
看更多

美國人不喜歡觸控螢幕 韓國現代將實體按鍵回歸

Hyundai韓國現代宣布,將在美國市場的車型中回歸實體按鈕,減少過去以觸控螢幕為主的操作介面設計,隨著全球汽車行業逐漸傾向於在車內廣泛使用觸控螢幕,現代也曾一度陷入數位化的潮流,但公司在深入了解消費者需求後,發現過度依賴觸控介面反而會影響駕駛體驗,尤其是對美國市場來說,實體按鈕的需求顯得更加強烈,而針對駕駛的回饋,現代承認之前在觸控設計上的投入太多,並決定逐步減少觸控設計,將更多的實體控制重新融入車內設計,從而提升使用便利性和安全性。 現代北美設計部副總裁河學秀(Ha Hak-soo)在接受韓國《中央日報》採訪時表示:「我們在進行整合螢幕設計時,也嘗試過將許多控制功能搬到觸控螢幕上,但人們並…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