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Toyota Hilux迎來第三次小改款 澳洲市場導入48V柴油輕油電動力

Toyota Hilux在澳洲迎來第三次小改款車型,外觀些微變動之外,在柴油部分也導入了48V系統。(圖片來源:Toyota)

現在Toyota為這輛第八代Hilux推出了第三次改款車型,目前這輛車在澳洲市場率先亮相,其目的就是為了與當地的Ford福特Ranger可以競爭,因為後者在2023年贏得了全澳洲最暢銷汽車的稱號,而Hilux在更新過後除了擁有更好的外觀之外,他們也在澳洲市場的2.8升柴油動力當中添加了48V的技術,讓車輛擁有更節能的表現。

外觀部分在保桿擁有更為立體化的特色,而水箱護罩也換成八角形的樣貌。(圖片來源:Toyota)

全新的Hilux在第三次小改款過後,其實與先前的版本差異性並不大,不過在前臉造型部分有所更動,尤其是保險桿擁有更立體雕塑的感覺,而水箱護罩部分則是換上了八角造型風格,內部的格柵使用蜂巢狀設計,下方則有鋁合金的護板,其與部分基本上承襲了先前的設計樣貌,不過在尾門處增設了阻尼系統,方便車主在開關尾門時可以更加輕鬆,目前Toyota尚未公布這輛車的GR Sport版本外觀,預期應該會有更運動化的設計風格。

柴油與48V的結合先前已經在歐規車型發表,現在則是導入澳洲市場當中。(圖片來源:Toyota)

除了外觀的更新之外,這次小改款的亮點在動力部分也有變動,先前擁有48V技術的2.8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柴油引擎是在歐規市場發表,現在於澳洲市場也已經導入,這套系統使用皮帶將電動馬達與引擎連結連,在輕油電的科技進入車款之後,其車輛的油耗表現將會進步6~10%左右,同時在噪音、震動部分也將會改善許多,尤其是怠速熄火系統將會更為無感,不過在動力部分目前的資料看起來維持著204匹(PS)、51公斤米的配置,原廠尚未提供這套系統在動力上面的貢獻,而根據先前歐規車型的資料看來,48V應該會增加16匹、6.6公斤米的動力表現。

目前尚未公布GR Sport的外觀,但是根據先前的設計來看,新款車輛搭配GR Sport應該也會有更運動化的風格。(圖片來源:Toyota)

而其他動力部分承襲了現行的車款,擁有2.8升以及2.4升非電動化的柴油選擇,另外還有2.7升汽油動力,目前改款過後的Hilux將會在2024年3月開始於澳洲市場販售,而加載了48V輕油電技術的車型將會依據車型不同而有590~1,605澳幣的漲幅,折合台幣約1.2萬~3.3萬元,預計這將會是第八代Hilux最後一次小改款,因為這一代車型在2015年首次亮相,並且在2017、2020年都進行的改款,現在又於2024年三度小改,相信下次看到這輛車的更新應該就是大改款的發表了。

相關文章: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Post
Audi Progressive Retail 的設計哲學著重於打造舒適、令人放鬆的空間,希望每一位踏入Audi 展示中心的Audi Family 車主及消費者皆能體會「如家一般」的感受。(圖片提供:台灣奧迪)

以居家氛圍打造 Audi 高雄、中和、台中展示中心全面升級

Next Post
Kia EV9全新純電智慧旗艦LSUV自2023年12月正式展開預售後,累計線上預售訂單至今已近400台。(圖片提供:Kia)

Kia單月銷售再創高峰 乘用車年成長率114%

Related Posts

收不到燃油稅 美國德州每輛電動車收6,000元稅金

隨著電動車越來越多消費者使用,相關的稅務優惠也可能開始消失,像是台灣目前免徵牌照稅與汽燃費一樣,在2021年已經發現汽燃費徵收開始下滑,電動車相關的稅務優惠減免取消的討論越來越熱烈,而美國市場其實也有一樣的狀況,現在在德州已經通過法案,要電動車主每年收取200元美金的年費,折合台幣大約是6,200元。 目前美國德中的眾議院已經批准了這項法案,每年將會向電動車主徵收200元美金的年費,而現在法案已經送交到州長Greg Abbott,只要州長批署通過,那麼德州的電動車主每年就要多付一點費用給政府了,而且這項法案以145票對上0票,壓倒性地通過,其實這也只是時代推動法案更改,因為電動車不用支付任何的…
看更多

Honda與Nissan宣佈聯手 目標放在與特斯拉以及中國電動車廠抗衡

面對電動車市場的激烈競爭,日本兩大車廠現在打算聯手對抗,Nissan以及Honda這兩家傳統車廠即將在新的領域上有更多合作,畢竟面對到Tesla特斯拉以及中國各個新創電動車品牌的襲擊,讓傳統車廠難以在價格上擁有優勢,因此聯合兩個品牌的各項技術,不論是電池、電動馬達以及軟體都將會共享,試圖讓成本可以再降低,確保大家都可以在未來的電動車市場存活下去。 面對到汽車市場有許多新品牌加入,尤其是中國市場的部分,這讓傳統車廠相當頭痛,因為過往使用燃油引擎時,汽車產業有個很大的進入門檻,但現在全面變成電動車之後,許多新興品牌不斷崛起,這也讓許多傳統車廠相當緊張,這當中包含了Nissan以及Honda,而現在…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