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Audi Q4 e-tron推出更入門車型 電池縮小、續航僅剩355公里

Audi為Q4 e-tron推出更入門的車型,其動力、電池、配備都大幅降級。(圖片來源:Audi)

Audi品牌旗下的電動車家族有著許多車輛,其中Q4 e-tron作為入門選擇,現在已經成為了該品牌最暢銷的電動車款,但依舊有不少人認為這輛車的價格還是太高,希望Audi可以再推出更便宜的車型,現在原廠也聽到了這樣的聲音,他們在歐洲市場率先推出了Q4 35 e-torn車型,該車輛的電池縮小許多,這也讓續航里程表現下場,來到355公里而已。

該車輛依舊配置LED頭燈,而續航里程下降到355公里。(圖片來源:Audi)

現在Audi於歐洲市場發表Q4 e-torn最新的入門車款,Q4過去最便宜的入門車型是45 e-tron,但現在將有一輛35 e-tron來取代這個位置,相較於過去的45 e-tron車型來說,35 e-tron便宜了7,350歐元(約台幣26.3萬元),之所以可以這麼便宜都是因為電池容量大幅縮小,原本擁有82kWh的電池組,在35 e-tron身上僅剩下了55kWh的容量,而這也讓車輛的續航里程表現下降到355公里,如果是Sportback車型的話則是365公里。

車輛配置鐵圈,在電動車當中較為少見。(圖片來源:Audi)

不過電池不是唯一需要考量的地方,在Q4 35 e-tron車上的動力採用後置單一馬達系統,擁有170匹(PS)的最大馬力,扭力峰值則是在31.6公斤米,讓車輛的百公里加速時間延長到9秒,極速表現僅有160km/h而已,對比Q4 45 e-tron的表現來看,後者擁有286匹的最大馬力以及55.6公斤米的峰值扭力,百公里加速時間在6.7秒內就可以完成,極速則是180km/h,而之所以讓35 e-tron的動力降低,有一大原因就是為了續航表現,否則該車輛的續航能力將會更低。

內裝配置相當簡樸,10.25吋的數位儀表搭配上布椅。(圖片來源:Audi)

除了電池以及動力之外,35 e-tron的直流快充系統也只支援到145kW,而不是45 e-tron身上的175kW,不過因為容量縮小的關係,該電池還是可以在25分鐘內將電量從10%充飽至80%,當然在硬體配置上也會有些差異,車輛採用了19吋鐵圈加上輪圈飾蓋,不過還是有配備最基礎的LED頭燈,內裝部分搭配的是擁有加熱功能的布椅,以及10.25吋的數位儀表,目前這輛車在德國已經開放訂購,一般Q4 35 e-torn為4.56萬歐元(約台幣162.9萬元),Sportback車型為4.76萬歐元(約台幣170萬元)。

相關文章: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Post

1.5升汽車和400c.c.大羊上路比油耗 大羊必勝而四輪汽車靠邊站?

Next Post

東京附近景點都玩遍了 來本田青山總部走走吧!

Related Posts

小米SU7 Ultra原型車亮相 1,548匹誓言突破保時捷紐北紀錄

小米公司在電動車市場的崛起再添一筆,推出了SU7 Ultra這款電動超跑,該車輛的性能和設計被認為是Porsche Taycan的強勁對手,原廠也直接表示他們將要在今年10月的時候挑戰紐柏林,透過強大的動力輸出以及超輕的車重,搭配上誇張的空力表現,就是要擊敗保時捷Taycan Turbo GT在綠色地獄Nurburgring紐柏林北環賽道寫下的7分07秒55成績,在四門純電量產車市場當中成為第一。 小米SU7 Ultra的動力系統相當強大,搭載了兩具V8s馬達以及一具V6s馬達,三馬達的配置下擁有1,548匹(PS)的最大馬力,讓車輛能夠在1.97秒內完成百公里加速,從靜止加速到200km/h…
看更多

【行動星球⼀小徐說說話-EP145】007電影加持的德系小跑車(上)⼀BMW Z3!

印象中007系列影片中主角龐德的座駕通常是英系車種,鮮少使用非英系車款,但BMW Z3卻是少數成為男主角主要座駕的德系車款!以E36 3系列底盤為基礎Z3於1995年在北美地區發表,特別的是。隨著007系列電影「黃金眼」在全球開出好票房的成績,Z3也隨著人氣高漲。Z3甫推出時僅有Roadster車型,Coupe車型於1998年投開始量產,本集咱們就隨著Celsior回味當年Z3 Roadster的點滴,至於Coupe、M版車型就留待下集分解!
看更多

挑戰豪華級距的韓系純電LSUV Kia EV9有什麼特色可以吸引買家掏錢?

Kia EV9是目前國內唯一車長破5米、三排座的純電LSUV,當然其頂級GT-Line 299.9萬元的預售價也卡得很巧妙,剛好開奢侈稅300萬的低標關卡,但這意謂著如果你選配了一些項目,價格勢必破奢侈稅關卡、並補上差額。就目前的預訂表現來看。EV9短短1小時訂單破百張,足見它有不凡的產品特色,是哪些呢?來聽島叔和豪哥記者會後的感想。 相關新聞: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