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福特打造充電串聯系統專利 一個充電樁將可進行多車充電

福特現在申請的全新專利文件當中可以發現串連充電系統的設計,若是成真將可緩減充電樁不足的現象。(圖片來源:福特)

隨著純電汽車越來越多,代表著充電樁的需求將會急劇增加,而如果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除了擴建充電系統之外,美國大廠Ford福特想到了更奇特的方法,這就好像是我們在家中為了使插座可以讓更多電器使用,會使用延長線讓插座數量增加,現在他們也想要用串聯的方式讓所有電動車串聯起來,只要使用一個充電樁,就可以幫多輛車進行充電,對於充電排隊車潮將會有效緩解,只不過怕充電效率降低,讓車輛要等待更久的時間。

車輛若是使用串聯方式進行充電,將可以讓一個充電樁給多車使用。(圖片來源:美國專利局)

近日在美國專利局上發現了福特申請全新的專利,這項專利技術是針對電動車進行研發的科技,將可以讓多輛電動汽車只使用一個充電樁進行充電,從本質上來說,這項科技就是車聯網V2X的理念,並且與雙向充電技術相結合,不論是純電動汽車或者是PHEV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車款都可以使用,該專利建議未來的電動車輛都配置上兩個充電孔,一個就是傳統的充電座,而另一個則是可以輸出電量給另一輛車使用。

車輛若是都有搭載雙向充電科技,將可以在路邊直接對沒電的電動車進行救援。(圖片來源:美國專利局)

這也就代表著電動車輛如果開到半路沒電的時候,擁有這項科技的車款將可以直接開著一輛滿電的電動車,直接在路邊進行充電救援,每個電動車都變成了一個大型的行動電源,將會解決不少電動車顧路的煩惱,先前福特的F-150 Lightning就已經有類似的方式,透過他們全新設計的系統,車輛的電源可以供給其他電器使用,使得F-150變成了一輛萬能的工作車款,這就很像是現在多款電動車都有配備的V2L功能一樣,讓大家的生活將會更加有趣也方便。

福特似乎還打算推出專用配件,讓原本沒有兩個充電孔的車輛也可以使用雙向充電科技。(圖片來源:美國專利局)

而現行的電動車也不太需要煩惱自己沒有這樣的配備,因為他們似乎也打算單獨販售雙向充電科技的配件給現行的電動車使用,而這項科技也將會讓這整條串聯的所有車款同時獲得一樣的電量,或者是讓系統偵測剩餘電量進行最有效的分配,不過對於收費方式可能會有些疑慮,只能說這樣的科技看起來很酷炫,但實質上來說還有許多需要突破的地方,相信他們肯定會解決這個問題,畢竟未來電動車越來越多,這樣的科技就會變得更加重要。

相關文章: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Post

小型G-Class真的要來了 賓士將於2026年打造新款G-Car!

Next Post
NISSAN X-TRAIL e-POWER「不用充電的電動車」技術今(14)日正式上市,搭載日產三大黑科技e-POWER動力系統、e-4ORCE 電子四驅穩定系統與ProPILOT 智行安全系統,配備豪華進口車的數位精品座艙等優質產品力,以單一旗艦版規格為主,建議售價151.9萬元。

X-Trail e-POWER大改款151.9萬元起上市 主打免充電電動車技術

Related Posts

中國騰勢N7跨界亮相 保時捷尾燈造型引起關注

中國汽車廠的發展速度比你我想像的都還要更快、更猛,而騰勢汽車前些日子發表了Inception概念車,在幾個月內這輛車的量產版本N7就在中國亮相了,有著純電以及PHEV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的選擇,造型其實是討論度最高的地方,因為車尾的設計就好像是保時捷的休旅車一樣,車頭的大燈又有像是超跑藍寶堅尼的風格,而這輛車的定位在舒適的五人座獵跑SUV,預計將會在今年正式交付給車主們。 你可能沒聽過騰勢汽車這家公司,不過他的爸媽可是鼎鼎有名的比亞迪以及Daimler戴姆勒集團,可以說是中國車廠與德國賓士的結晶,這家汽車公司成立在2010年,最初雙方以50:50的股權合資成立,但是從2021年之後這個比例已經變…
看更多

第七代Ford Mustang 5.0升V8自然進氣雄渾的聲浪好迷人!

在注著環保的當下,原汁原味的多缸大排氣量自然進氣引擎能生存的空間愈來愈少,而這種”美式肌肉”動力迷人之處在於擁有雄渾的排氣聲浪、強悍的低速扭力及拉轉的樂趣,就像回到電影「玩命關頭」的比拼情節裡。第七代Mustang除了入門款EcoBoost Premium採用2.3升直4動力外,GT Premium,以及年度限量10台的Dark House Premium均配置5.0升V8 NA引擎,這個動力配上美式肌肉的第七代Mustang就是爽!來聽島叔和豪哥怎麼說? 相關新聞:
看更多

【行動星球⼀黃總帶你買好車-EP87】如果電動車/油電車換個電池要價100萬,會不會把你嚇醒?

這一集我們要回歸理性!科技的進步的確帶給人們更多的便利,在汽車產業也是如此,以電動車/油電車來說,一旦重要元件故障時,那花的錢可能會讓人”痛徹心扉”,例如早期的400電瓶要價80萬元,甚至之前英國媒體披露消費者更換i8電池要價100萬元台幣;面對這些問題,站在理性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