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大螢幕加速車輛設計? 三星255吋的超大電視讓汽車能1:1呈現!

Lucid表示透過全新的超大螢幕,將可以加速車款的設計,讓他們在這個過程當中成本也降低。(圖片來源:Lucid)

汽車世界使用著越來越多的螢幕,而其螢幕尺寸也越來越大,一方面是因為科技的進步讓螢幕越來越便宜,另一方面也是大眾在使用習慣上的改變,大家越來越習慣在螢幕上滑來滑去,而這些螢幕沒想到對於車輛設計也有幫助,現在Lucid表示透過三星的超大螢幕,讓他們更精準地呈現出車輛樣貌,畢竟這個螢幕可是驚人的255吋。

巨型螢幕可以幫助設計師了解車輛細節,在工作效率上也將會增加。(圖片來源:Lucid)

這塊韓國三星Samsung的超大螢幕被稱作「The Wall」,使用最新的MicroLED技術打造,該項技術的重點就是可以用最逼真的色彩顯示車輛,而超大的螢幕牆則是可以1:1以實車大小的比例進行顯示,因此在整輛車的光線反射將會非常逼真,設計師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更精準地知曉車輛的各部位看起來的模樣,進而讓車輛的打造過程速度增加,尤其是在設計階段時就可以擁有比過去更好的效率。

其實這項技術已經存在許久,甚至可以打造出1,000吋的螢幕。(影片來源:Samsung)

Lucid的外觀設計經理Jenny Ha表示:「The Wall徹底改變了我們設計部門和工程團隊的合作方式,借助這項全新的技術,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進行視覺化工程,包含了工程上的回饋以及電腦模擬出來的的設計數據結果,這使我們能夠即時地評估任何更改對於整體設計的影響。」從最初的設計概念草圖在最終量產定案的調整都可以透過這塊螢幕進行調整,所有的細節都可以從螢幕當中發現,像是該品牌的純電轎車Air Sapphire在設計時就使用了這塊螢幕。

未來很可能在設計方面會走向VR,從現在的2D螢幕變成3D影像的方式。(圖片來源:Lucid)

而其實這個螢幕並不是什麼很猛的新科技,你可以把它想像成許多無邊框螢幕的組合,因此過去也有新聞指出三星打造了1,000吋的螢幕,重點在於該螢幕的畫質以及顏色將可以完美呈現,對於設計師來說更為重要,而也超大的螢幕也可以讓整個設計團隊共同操作,同時間完善每個車輛的細節,其成本也將會降低,而未來隨著VR眼鏡的應用越來越發達,很可能許多車輛設計也將會透過VR虛擬實境科技發展,屆時車輛的開發速度也將會增快,或許我們等待大改款的時間將會縮短,新車就像是電子產品一樣更替的越來越快。

相關文章: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Post

歐洲市場超活躍 電動車成長超過1倍、汽車市場總量提高20%之多

Next Post

特斯拉Model Y跟上改款節奏 售價不變速度更快、續航里程也更遠

Related Posts

Hilux Champ入門皮卡泰國亮相 一輛只要40萬改裝潛力無窮

在東京移動展上我們看到Toyota展演了IMV 0概念車,這輛車也被稱為Rangga,而當時的多種這輛概念車展演了多種改裝可能,現在泰國市場正式發表了量產版本,並且使用Hilux Champ的車型名稱,其樣貌就像是當時的概念車一樣簡單,後方的貨斗空間提供更多售後訂製的彈性,因此也有了更親民的價格,現在一輛車最低只要45.9萬泰銖,折合台幣約41.4萬元相當划算。 其實從外觀上看去,Hilux Champ與IMV 0概念車幾乎一樣,有著Land Cruiser風格的車頭、垂直且平面化的擋風玻璃、大面積的霧黑防刮材質,雖然粗暴簡單,但卻也呈現了時下年輕人喜愛的越野特色,而這麼做也相對便宜一些,就連…
看更多

Honda推出全新廠徽 CES上多款電動概念車可能量產

來自日本的Honda在今年美國CES消費性電子大展上盛大亮相,這次他們在展場當中帶來了兩輛相當科幻的未來概念車,有如電影一般讓人相當陶醉,這兩輛車被命名為Saloon以及Space-Hub,這是Honda即將推出的0 Series電動車的預覽車輛,而接下來首部量產的Honda 0系列車款也將會在2026年上市,並且預告將會以Saloon作為靈感發想,讓人非常期待這輛車的出現。 在這次展演的兩輛車當中,其中最受到矚目的就是Saloon,這輛車的設計靈感來自於1970年代相當流行的楔形樣貌,像是Aston Martin Bulldog或者是Lamborghini藍寶堅尼的多款車輛也都有這類的車型設…
看更多
1970 年代初期,保時捷對於賽車渦輪增壓技術的研究一直保持著高度機密。這場引擎設計的革命,不僅確保了保時捷在賽場上的輝煌勝利,更為渦輪增壓技術的普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圖片提供:Porsche Taiwan)

1972年917/10 Spyder賽道傳奇 開啟Porsche的性能巔峰

1970 年代初期,保時捷對於賽車渦輪增壓技術的研究一直保持著高度機密。這場引擎設計的革命,不僅確保了保時捷在賽場上的輝煌勝利,更為渦輪增壓技術的普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時光回溯至 1970 年代初,利曼附近的 Teloché 小鎮。在一個不起眼的小車間裡,保時捷團隊正為即將到來的 24 小時耐力賽做最後的準備。夜幕低垂,引擎專家 Valentin Schäffer 偶遇當時的賽車運動部門負責人 Ferdinand Piëch 和測試負責人 Helmuth Bott。現年&n…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