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歐美提高對中國電動車的貿易壁壘 澳洲則敞開大門歡迎中國

澳洲現在針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持開放態度,與歐美的做法大不同。(圖片來源:比亞迪)

隨著全球電動車市場的快速發展,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國之一,正面臨來自美國和歐盟的貿易壁壘,但是澳洲則採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他們敞開雙手歡迎中國電動車進入當地市場,這在歐洲與美國都開啟貿易戰之後,顯得格外特別,而澳洲的電動車市場也不斷在成長當中,政府更想要透過許多政策來提高電動車的佔有率,中國電動車很可能在澳洲市場闖出一片天。

中國汽車品牌被歐盟徵收最高38%的關稅,讓不少車廠急得跳腳。(圖片來源:MG)

在美國和歐盟,中國電動車品牌正面臨越來越多的貿易限制,美國已經加強封鎖中國汽車製造商,其最大目的就是為了禁止中國電動車進入美國市場,歐盟則祭出了最高38%的關稅,某些品牌的關稅可能沒這麼高,這是根據歐盟針對各車廠接受中國政府補貼的評估,而有不同的課稅標準,最大的目的就是要限制中國電動車的競爭力,又或者是說讓車廠間的競爭變得更公平,因為他們認為接受政府補助是不公平的競爭,而這些措施導致中國電動車在歐美地區的競爭力大幅下降,也開始讓中國汽車製造商不得不尋找其他市場來擴展業務。

小鵬汽車全新的Mona M03擁有極低的風阻,在市場上成為話題。(圖片來源:小鵬)

與美國和歐盟不同,澳洲選擇對中國電動車敞開大門,歡迎中國品牌進入澳洲市場,現在該地區的電動車需求正在快速成長,2023年總共售出9.8萬輛電動車,這已經占全國電動車總數的一半以上,代表全國在路上行駛的電動車,有一半是去年賣出去的,而這還只是一開始而已,澳洲政府的國家電動車戰略以及再生能源機構承諾投入5億澳元(約台幣108.6億元),用來擴展電動車充電基礎建設,進一步推動電動車的普及,代表著政府對於電動車採取非常支持的態度。

美國新的關稅措施針對多樣產品都增加很重的關稅,這將會讓中美之間的貿易減少。(圖片來源:Voronoi)

而以上的種種政策,讓中國電動車品牌如BYD比亞迪、MG、小鵬以及吉利等能夠順利進入澳洲市場,並與特斯拉等領先品牌競爭,如此的開放性政策促進了市場競爭,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有助於提高電動車的普及率和技術進步,未來全球電動車市場將持續有各種新把戲出現,不論是關稅政策或者是製造商的各種鑽漏洞,而各國不同的作法將會影響市場的走向和技術發展,就看每個政府最終看重的是什麼了。

相關文章: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Post
NISSAN ARIYA全新世代純電跑旅,線上預售強勢啟動;經典傳承 開創電能新世代。(圖片提供:裕隆日產)

Nissan Ariya開始預售 169.9萬元起進軍電動車市場

Next Post

Skoda Elroq規格曝光 295匹、560公里挑戰市場

Related Posts

終於有人提出相反意見 Lucid老闆對特斯拉NACS成為標準感到擔憂

身為電動車較為高端的代表Lucid品牌近日因為股價接連成長而受到討論,其老闆Peter Rawlinson除了身價成長許多之外,在受到訪問時也針對了電動車充電接頭發表了評論,他看到許多大廠都宣布加入特斯拉NACS的陣容當中,他對此感到有點擔憂,不過他也承認未來Lucid確實也有可能會改用特斯拉的充電接頭,但他認為這種炒作已經過頭了。 Peter Rawlinson過去曾經在特斯拉擔任Model S的開發總工程師,當然他也參與了當時的充電接頭設計,他也承認Lucid未來可能會轉向NACS接頭,但前提是SAE International(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將這個接頭正式標準化,否則在此之前他對此…
看更多

MG5小改款尺寸升級 外觀樣貌更像MG7

MG最近在中國市場推出了經過小改款的MG5轎車,這次改款主要集中在車輛的前後造型上,使其外觀更加現代化並且更接近品牌旗艦車型 MG7,在內裝部分也經歷的重大改變,將原本不對稱的佈局更動,換上雙12.3吋的螢幕,雖然動力部分依舊沿用舊款的系統,但是在造型以及配備變更之後,將會擁有更好的車輛競爭力。 新的車頭設計捨棄了舊款車型上的「八字鬍」黑色飾條,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更寬的水箱護罩,並搭配更具侵略性的頭燈和重新設計的保險桿進氣口,車尾部分,尾燈設計更加延展,後保險桿則加入了更加明顯的通風口以及排氣尾飾管,另外還有與車身同色的下擴散器,讓整體造型更具運動感,這些視覺上的變化也讓改款後的MG5車身長度增…
看更多

Volvo誓言實現完全電動化 2030年之後燃油引擎全部消失

純電車輛儼然成為了各大車廠的發展重點,而Volvo其實也早就宣布了不會再推出全新的燃油車款,我們看到了EX90以跨時代產品身份亮相,最近EX30的發表也撼動人心,而台灣市場也有著C40、XC40 Recharge兩輛純電車款,近日該公司高階主管更直接表達,2030年之後銷售的每一輛車,都會沒有燃油引擎,而且沒有任何「如果、但是」等藉口,展現了純電動的決心。 「在2030年以前全數車款電動化」,這句話聽起來十分熟悉,畢竟所有車廠都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但是通常講到電動化的時候,許多車廠都會有所但書,像賓士就說過他們到了2030年全部車型都將擁有純電動力,不過在基礎設施還沒準備好的市場還是會有燃油引擎…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