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近日針對中國企業提出了一項具爭議性的計劃,可能要求中國企業分享其關鍵技術專利,以換取歐洲的財務補貼支持,該提議的目的是促進歐洲電池技術的發展,但也可能引發中國的強烈反應,進一步加劇雙邊緊張關係,該計畫可能將會在今年12月就開始推出,中國方面目前對此尚未回應,不過不排除將會引發新一波的貿易戰爭。
根據外媒報導指出,歐盟計劃於12月推出新政策,將針對價值10億歐元(約台幣340.2億元)的電池開發補貼,要求參與的中國企業分享其智慧財產權,包括技術機密和創新成果,該方案可能不僅限於電池開發領域,未來可能會擴展至其他補貼計劃。這項措施類似於過去外國車輛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時被要求與本地企業成立合資公司的政策,這表面上是為了促進歐洲本土企業的競爭力,但其背後可能隱含對中國企業參與歐洲補貼競爭的威懾意圖,進而減少競爭壓力並提升歐洲企業的機會。
此計劃面臨的最大挑戰來自中國的潛在反制措施,中國曾因歐盟調查中國電動車補貼政策而加徵歐洲白蘭地的高額關稅,並威脅擴大制裁範圍至豬肉、乳製品及大型燃油車等領域。此外,這項政策可能影響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投資意願,像是全球領先的中國電池製造CATL商寧德時代和Envision Energy遠景能源,都已經在歐洲建立了大規模生產設施,對當地經濟貢獻顯著,若歐盟實施過於強硬的技術轉讓要求,可能導致這些企業重新考慮其在歐洲的發展戰略。
對歐洲企業而言,該計劃可能帶來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將會減少中國企業的補貼競爭或能為歐洲在地企業爭取更多資金支持,從而加速技術研發進程,但另一方面可能會限制歐洲企業與中國企業合作的機會,削弱歐洲在全球電池市場的競爭力,尤其是在中國已掌握電池產業領先優勢的背景下更是如此。此外,若中國選擇以貿易制裁作為回應,將對歐洲的出口經濟帶來衝擊,尤其是豪華汽車品牌如BMW、賓士Mercedes-Benz和Audi。未來,這項政策的推行效果將取決於計畫細節以及中歐雙方的談判動態。